发布时间:2016-01-27 11:5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蒙古族是一个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的少数民族。他们使用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他们有着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在民族婚嫁方面!想了解蒙古族婚礼习俗,那就随wed114结婚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蒙古族传统的婚假风俗盘点吧!
蒙古族婚礼习俗:婚制
抢婚变聘婚
蒙古族有两种婚制:抢婚和聘婚。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多半是实行的抢婚制。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了封建社会,才普遍实行了聘婚制。
蒙古族婚礼习俗:求亲
“多求则贵,少求则贱”
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一定要向女方求亲,经由女方家同意,才可以定亲。但按照蒙古族的传统风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据《蒙古秘史》卷一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因此后来在蒙古族形成了“多求则贵,少求则贱”的求亲看法。
蒙古族婚礼习俗:定亲
哈达、奶酒、羊五叉“下定”
求亲达成协议后,男方则需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方家“下定”。女方家则会请亲友陪客人一起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蒙古族婚礼习俗:择日
喇嘛占卜择吉日
在蒙古族的传统婚俗中,男女双方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挑选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则由男方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蒙古族婚礼习俗:下聘
牛、马、羊,首饰、衣物为聘
青年男女定亲后则由男方家给女方家送聘礼,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做聘礼,农区则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
蒙古族婚礼习俗:备嫁
嫁妆数 ≥ 聘礼数
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按蒙古族的婚俗,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盛行一句俗语:叫“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相关阅读:彝族结婚风俗 展现少数民族浓郁传统文化
蒙古族婚礼习俗:娶亲
新郎骑马三绕彩车迎亲
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蒙古族婚礼习俗:拜火
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
拜火是蒙古族婚礼中最不可缺少的内容。婚礼当天,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预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也使他们的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相关阅读:维吾尔族结婚风俗 特色礼仪需了解
蒙古族婚礼习俗:婚礼
持续两三天的婚宴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总结:以上就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的结婚风俗习惯,可说是神奇,独特又具有历史文化内涵!
《蒙古族婚礼习俗 了解传统婚假风俗》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dding.yuduxx.com/news/32432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