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婚嫁频道 > 婚嫁资讯 >

超越婚姻: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后的反思

[摘要]美国最高法院在当地六月二十六日周五以5比4的比数裁定,宪法保障同性婚姻的权利。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美至全世界的狂欢。美国白宫、TED、GOOGLE纷纷披上彩虹色外衣,奥巴马、苹果总裁蒂姆库克发推祝贺。 “今天,”奥巴马称,“我们敢说——用无可置疑的词句...

美国最高法院在当地六月二十六日周五以5比4的比数裁定,宪法保障同性婚姻的权利。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美至全世界的狂欢。美国白宫、TED、GOOGLE纷纷披上彩虹色外衣,奥巴马、苹果总裁蒂姆库克发推祝贺。

“今天,”奥巴马称,“我们敢说——用无可置疑的词句——我们让我们的联邦变得更加完美了。”

超越婚姻: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后的反思

在中国,这个新闻也引起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在北京时间6月26日的深夜,一时间人人都成了段子手。有人调侃这下就连你的同性恋朋友也要比你早结婚了、并且当场发挥想象描述了在家人有了新的理由“逼婚”后同性恋们的艰难处境。

超越婚姻: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后的反思

超越婚姻: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后的反思

也有人再次转发早前热度很高的一条微博内容,感慨每个个体都应该支持平权运动,并期待迎来一个“没有28岁就被逼婚的年轻女孩,也没有“作为生殖机器存在的妻子”在“职能”履行之后就凋谢”的时代:

超越婚姻: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后的反思

不过,也有人指出,平权运动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彻底破除婚姻制度。(以下张跃然的评论引自微信公众号NGOCN,可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全文)

@张跃然:早就准备好了一条评论等着今天发呢:最高法的判决固然可喜,但“胜利”背后掩盖了美国主流LGBT运动的巨大危机,这些危机不被直面和反思,则LGBT运动一定会滑向腐朽溃烂。

第一,对intersectionality(多元交错)关注极度不足,LGBT运动的话语权和“代表性”高度集中在特定阶级与特定族裔手中。

第二,运动内部对“正常”和“非正常”的身份、生活方式的区隔日益强化,对于婚姻平权的努力,恰恰塑造了“异性恋式的传统婚姻家庭”作为唯一“正常”的恋爱关系的地位,这种 homonormativity(同性恋正统)不仅造成了对transgender/asexual/bisexual/pansexual(跨性别者/无性恋/双性恋/泛性恋)群体的进一步边缘化,更是对LGBT运动追求自由与包容的初衷的背叛。

第三,也是最可怕的,是LGBT运动与资本力量的合流——美国最核心的LGBT运动组织背后全有资本的影子,某些金融机构甚至成为了LGBT平权造势中的poster child(代言人)。世界上的所有压迫维度都是相连的,为了打破一个压迫维度的努力,绝对不应通过强化其他压迫维度的方式实现。

丽莎.杜根的文章《超越婚姻:新世纪的民主、平等与亲属关系》指出,有权加入被国家管控的婚姻体系,并不会带来彻底的平等、或全民健保、或者那些反映我们具体生活裡宽广想像的亲属关系。许多人的生命是如此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根本无法套入单一尺码一体适用的「婚姻」;然而他们在情感和物质上的需求和欲望却又是真挚而迫切的,就像那些驱使热恋情侣走入婚姻家庭的需要一样,既深刻又必要。

2001年「911」发生几个礼拜后,我和前女友在纽约市登记为伴侣。我们在此之前的17年裡共同生活,从来不曾向任何政府单位正式登记关系,2000年我们分手,但是911当天我们在混乱中寻找彼此下落时改变了主意。

我的前女友当时在布鲁克林法学院教书,我则在纽约大学教书,两人住得很近,距离倒塌的世贸中心双子星大楼只有几分钟车程。那天早上我还和她通过电话,随后电信服务中断,从此失联。我不知道她在哪裡,要怎麽回家,想到第二座大楼倒塌时她可能正走在旁边的桥上,我就陷入恐慌:我担心她受了伤而我却连络不上她,或者她没法向市政人员或救护人员说明我是她的亲人──虽然我们已不是恋人;我更担心她支持共和党的母亲会来纽约把她带回北卡罗来纳州。当晚,前女友满身尘埃、精疲力竭地走进我家大门时,我们终于领悟了「亲人」的意义,我的心裡升起一个念头:要是她出了事,我必须能被认定是最关心她、为她负全责的人。在感情上和现实上,这都是绝对必要的。

纽约市恢复办公后,我和前女友就立刻到市政厅去办理登记,根据现行的伴侣制度,我们还必须向户政人员假称我们仍然过著夫妻般的同居生活。果如所料,登记处排了长长的人龙等著要办理登记,我们很惊讶的发现大部分都是异性恋伴侣,问问周围的人为何而来,他们给的答案和我们十分相似,都是不想结婚或者也非热恋的情人,但是911的经历让她们觉得需要伴侣登记制度所提供的法律承认。

我的这个经验和许许多多人的经验相似。例如那些照顾感染了HIV的朋友或旧爱的人,那些生命交织、财产共有的长期室友,那些和子女组成非核心家庭的男/女同志,以及那些不想要一纸夹带各种人际关系预设的官方婚姻证书的恋人们。无论是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或其他身分,有太多人的生命如此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根本无法套入单一尺码一体适用的「婚姻」;然而他们在情感和物质上的需求和欲望却又是真挚而迫切的,就像那些驱使热恋情侣走入婚姻家庭的需要一样,既深刻又必要。

这就是为什么当同志运动组织和领导者采纳同志「婚姻」做为首要议题时,我非常震惊。婚姻平权不再是社群裡涵盖多样成员多种需求的选项「之一」,而变成了主流LGBT权利运动最具代表性的单一议题,取代了同志群体所有的政治诉求。事实上,过去十年,同婚运动一直吸纳了同运能量的最大宗,也主导了意识形态的前进方向。

婚姻平权的诉求当然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它是被许许多多相互重叠的优先需求所推动的,其中包括:要求在法律上享受平等权、希望被私人健保系统纳入投保、或是渴望被最基本的亲属关系所承认,等等。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更为宽广的经济社会正义愿景来思考这些优先需求,就会发现对酷儿所面对的绝大多数问题而言,婚姻权实在是一个非常狭隘而不恰当的解决方案。有权加入被国家管控的婚姻体系,并不会带来彻底的平等、或全民健保、或者那些反映我们具体生活裡宽广想像的亲属关系。

身为常常自命有著一大群恋人与旧爱的酷儿,我们应该比别人更能看穿婚姻这个狭窄侷限的身分其实不足以含纳我们那些繁复而创新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和相互依赖。婚姻平权运动不但没有延续LGBT运动从1970年代便开始扩大的伴侣关系和家庭形式,最终反而促成了出路选项的限缩。不论是在某些打赢婚姻平权的州裡以婚姻取代其他关系身分,或是在另外一些州里被「捍卫婚姻」立法打败所冲击,现在许多其他形式的关系身分(包括同居伴侣关系或相互受益人)都在消失中。这些另类关系太常被呈现为次等婚姻,因此也就看不见它们对我们很多人的生活而言才是不可或缺的另类选择。那么,为什麽我们不能让彼此相依的亲密关系更加民主化、多样化,而非得把婚姻奉为不二圭臬不可?

婚姻平权是怎麽变成酷儿政治的终极进步目标的?这实在令人费解。其实1980年代里根政权以来,婚姻就一直被高举当成国家级的政治议题,从来就没什麽进步性,而且许多宣传婚姻的措施后来都和1996年以来的社福改革密切相关。由保守基督徒主持的婚姻教育计划获得政府经费支持,不但藉此进行道德和价值的教育,也被宣传是节税措施,鼓励人民以婚姻取代社会救助。在意识形态上,这些措施针对的就是贫穷妇女、有色妇女,说她们道德堕落而且太倚赖正直的缴税公民。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说,福利政策「鼓励结婚」,就是将社会服务私有化,把对病患、年轻人、高龄者以及被扶养者所需要的社福花费从社会安全网转嫁到个别家庭去。这个政策也鼓励妇女结婚,以便分享男人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她们在婚姻中所提供的无偿家务劳动则补足了政府不再提供的社会服务。对贫困家庭来说,就业福利的减少甚至消逝,代表了资源更少,而必须付出的劳动和责任更多。此外,国家还鼓励贫苦的单亲妈妈仰仗政府核发的子女抚养金,政府也会怂恿甚至强迫她们在孩子的出生证明或申请社会救助的文件上写出生父的名字,以便国家可以依法找到这些「不负责任的父亲」追讨款项。这就是社福改革者所倡导的「个人责任」为穷人所带来的每日现实:低收入者仍必须在没有任何补助的情况下承受监控、强制、压力,而这种成本的转嫁总是包裹在理想化的婚姻糖衣裡,个人梦想则被用来替代原来应该是公众、集体的社会责任。

此外,一场保守而活跃的「婚姻运动」已然兴起以巩固传统婚姻价值,其众多的目标包括:提高离婚门槛、惩罚通奸、倡导禁欲、将儿童与青少年更彻底置于家长的权威控制下,并且大加赞扬婚姻是社会福利私有化的良方,是广泛执行社会控制的最佳手段,可以阻止1960年代以来社会规训的「衰退」。虽然保守的婚姻运动通常捍卫传统婚姻,反对同志婚姻,但是有些保守份子(例如《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David Brooks)也会为同志婚姻背书,认为它有维持社会秩序和规训的作用。

尽管这些保守派的理想化修辞常常被用来包装国家的各种强制政策(从以社福改革「促销」婚姻,到有色妇女被强迫节育等),但是婚姻平权阵营通常并不会攻击这种理想化婚姻的修辞,反而往往同声附和。事实上,同志婚姻的支持者通常视合法的单偶婚姻为纯粹的社会良善,是稳定幸福「成熟」的成年象征。例如,由加州Lambda法律及教育基金会〈Lambda Legal Defense and Education Fund and Marriage Equality California〉出版的婚姻平权文宣《平权路图:自由婚姻教育指南》就说:

同志族群和一般人没什麽两样。他们成长、谈恋爱、组成家庭、生养子女;他们会修整自家草坪、购买日常用品、担心入不敷出;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好的学校、希望家人安全……。否决同志伴侣结婚的权利,就是让他们永远做不了成人。……无论是法律上或社会上,已婚者都比未婚者更受到尊重,因为前者公开做出了严肃的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承诺。那些想要做出同样承诺的同志伴侣也应该可以享受同样的机会,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让同志伴侣与非同志达到彻底的平权。

此刻,排除同志在婚权之外很明显的就是歧视,可是,废除婚姻制度不也是促进彻底平权的另一条路吗?更何况,照著我们在现实中具体关系和多样家庭的分布状态来看,冲淡婚姻的核心地位、让亲密关系多样化,岂不也是平权的另一条(而且更好的)路径?说不定,彻底与婚姻运动的保守理念对抗,会比为了要被纳入婚姻而仿效保守阵营的理想化修辞来得更为有效?真正的政教分离是不是应该要求「婚姻」变成私人的、宗教的事情,而国家则向全民平等的提供民事结合、伴侣关系、互惠受益等等多元关系的认可?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女泉


豫都网微信

《超越婚姻: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后的反思》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dding.yuduxx.com/news/19767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